36Kr「23篇文章带你看够2015​」之我看 上——望京热 020 BAT 00后 VR

    产品 jwcyber 8年前 (2016-03-27) 7751次浏览 0个评论

    年初的时候在手机上收藏了一份36Kr的文章列表,也就是标题中的「23 篇文章带你看够 2015」。

    粗看几篇,觉得很不错,但觉得在手机上阅读这些文章有一点浪费。移动端可以轻阅读,但不容易带动深层次的思维,所以打算找个时间认真看,顺便分析一下,记录下个人看法。

    结果就拖到了今天。

    迄今为止一直呆在学校,未曾出去见识过,所以写下的这些东西肯定包含个人不健全的认知。但即使这样,面对这么多干货,我相信只要有思考能形成文字就一定会有收获。

    原文目录链接:23篇文章带你看够2015

    01 煤老板的玩笑到 O2O 宇宙中心——集体迁入望京的狂热及野心

    原文链接

    我的圈子不大,但就有两个同学在望京。看他们发望京SOHO的夜景,真是一个漂亮的地方。

    望京soho.jpg

    相比其他行业,科技行业或者说互联网行业似乎更喜欢扎堆,更喜欢在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如今的望京“大批互联网企业扎堆儿,俨然一副要成为中国硅谷的架势”。望京的繁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繁荣,这种繁荣能持续多久呢?对于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我来说是需要考虑的(好像最关心这事的是我的父母)。但其实这个事很简单,想想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东西需要被改变就知道了。

    对于我来说:早上起床,用的还是手机设定的传统闹钟;我还没用上智能手环/手表,也无从得知自己的睡眠情况;刷牙洗脸,牙膏等用品也是从超市买的;出门前看天气预报,但是还是会担心预报与实际不符;起得晚,食堂又不顺路,总之不吃早饭;去实验室,远,但还是得走着去。

    这只是随便一个早上的场景,却可以发现很多能够并且需要被改变的地方:更高效有用的唤醒方式,睡眠监控,小件商品销售模式,天气预报与实际监测,早餐配送,最后一公里交通

    上面场景中的问题肯定已经有人在提出解决方案,在开发推广产品,但离全面改变/方便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就更远了。既然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互联网 这股风再刮几十年不是问题。

    相信无论你有多大的狂热和野心,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而这一过程注定会是充满欢笑和泪水的。


    02 O2O 已死?我们认为它才刚刚开始

    原文链接

    确实是“干货高能且内容较长”,36Kr的文章为何不提供一个浮动的目录,既便于疏清文章脉络关系也便于断点阅读。

    2015年年初的时候还不知道O2O是什么,结果接下来的一年被疯狂刷屏,离我最近的是各种外卖的满减活动。从13年开始用外卖App,然而到现在我依旧是哪家优惠力度大用哪家,没有情怀,没有刚需,只关注价格。

    就外卖来说,O2O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没有外卖App的时候偶尔会通过电话叫份外卖,大多数时候还是去食堂或者方便面解决。13年以后叫外卖的频率明显提高了,方便面也很少吃了,每天中午、下午都能看见楼下停着外卖的小电动。外卖O2O在疯狂发展,前几天315曝光了外卖的黑作坊,算是注了一剂清醒药。

    整个O2O行业都在疯狂发展,烧钱难止,资本投入的适当放缓是一个肯定的过程。其间不仅涉及公司的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标准的制定和行业规范,良性发展。所以我很赞同标题所说的“O2O 已死?我们认为它才刚刚开始”,020势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混乱阶段,还需大浪淘沙。

    关于生鲜产品O2O,我很早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想法:在社区设置类似于亚马逊的自动售货机,用户提前预定,配送到取货机后通知用户;在发展壮大后可以整合上游生产链,进行标准化生产。当时还兴奋地和同学讲过,没想到后来关注互联网后发现有人就是这样做的,好几个亿就这样错过了呀。


    03 BAT 这一年的战场在哪?

    原文链接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BAT的身影在哪里都能看到,除了自家的产品,它们所投资的其他公司的产品也在各种出尽风头。原文中对于BAT的战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这里想说的是我对BAT的看法,这是每一个互联网人都避不开的。

    bat.jpeg

    百度口碑越来越差?最近百度对自家的产品流氓般推广,虽然这种做法一定是经过调研的(?),但在360都在洗白的今天不明白百度为什么这么着急。电商是百度的短板,支付也还差很多,在O2O上虽然200亿追投糯米,但这并不能改变新美大独大的局面,外卖上剥离百度外卖减少烧钱,OTA上成为领头羊,这些算是百度去年的大动作。但自己的传统业务上,感觉百度开始不给力了,知道、贴吧、音乐日渐式微,核心搜索又面临谷歌回归的压力。但可贵的是百度能在无人车上有所投入,相关技术肯定会是日后的一个爆发点,今天又看到百度要在语音输入上发力,这也是百度的技术基因所致吧。

    电商起家的阿里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有钱买买买。阿里为了构建自己的闭环系统,投资收购了各行各业的公司,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获得资源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拿在线音乐来说,移动端天天动听的2000W份额离QQ酷狗酷我都很远,而虾米的用户也有很多转移到网易云音乐,没能整合好是原因之一。而阿里的本行电商,虽然财报依然非常好看,但如果万能的淘宝不解决服务问题,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京东亚马逊,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

    腾讯主业社交,前有QQ,现有微信,相信当哪天微信开始式微的时候,腾讯的下一款社交软件肯定又会出现在你的设备上。微信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来自腾讯,有QQ的用户基础。关于支付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阿里在支付领域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而腾讯就在这条路上飞驰,很在理。因为微信的不可或缺,包括微信支付等多项应用有了天然的优势。对于前段时间的提现收费问题,我觉得不只是成本问题,另一个原因是腾讯希望微信支付能够被大家正视为支付工具,而不只是拿来抢红包和AA。游戏上,腾讯的游戏帝国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这也是BAT里独一家的,在在电竞疯长下的当下,腾讯还将大笔捞钱。


    04 中国电子竞技,失控下的疯狂增长

    原文链接

    周杰伦玩游戏.jpg

    自己不玩游戏,所以对这一块的体会可能相对弱一些。

    电竞吸引了太多的目光,观众广,资本狂,平台忙,但是目前发展应该还处于很不成熟阶段(现在的互联网新兴行业都是如此吧)。就如原文所说的那样,虽然资本短期内为电竞带来了活力,但是并未能规范市场。现在是主导主导的阶段,在「月入百万」的冲击下,还是一样的混乱。直播平台需要的是人气,需要选手们来撑场面,“传统传播渠道不会在在俱乐部和选手做出不利于赛事发展的行为给予支持,但是在直播平台才刚刚起步的阶段,能抢到一个能拉来用户的人就抢一个,根本不会管这个选手或者俱乐部做出过什么样的行为。”这种乱象不仅体现着游戏直播上,最近频频上头条的美女直播也是如此。市场如果一直这样缺乏规范和监管,受影响的可能不止是主播个人,平台会受其影响。希望是我想错了,我觉得现阶段负面新闻的曝光对于平台可能反而是件好事。既然疯狂,那就在混乱中求生。


    05 微信过载、陌陌攻坚,社交网络的空间还是要回到需求原点

    原文链接

    2531170_214323413000_2.jpg

    我曾一度中断自己的社交网络(尤指人人、QQ),那段时间注意力集中在爱好上了,有论坛可以交流。但随着兴奋褪去,终究还是回到了腾讯系。社交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不可能脱离的,所以也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在国外除了Facebook还有很大的市场,但是集合了通讯和社交两种模式的微信和QQ,让腾讯对这一市场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其他的从业者只能另辟蹊径,比如陌陌的陌生人社交,足迹的图片社交,以及钉钉这样的专攻企业内部交流的产品。虽然腾讯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新的项目如果完成了冷启动,借助病毒营销,还是能有存活空间的,而市场的巨大意味着只要能活下来就肯定不会有太差的成绩。目前社交在商业模式上还不成熟,虽然用户在社交上花了很长时间,社交公司却未能赚取到对应时长应有的利润,流量之外的变现模式需要被开发出来。我是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在社交上变现,如果有谁谁琢磨出来,那肯定会成为改变世界的想法。

    文章开头还提到一个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的情况,我觉得这一点高度需要重视,无论是腾讯还是创业者们。我曾看过表姐的朋友圈,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加了大量的好友,每次刷朋友圈都会出现超出阅读能力的内容。注意力被转移,需要的信息却可能被遗漏。为什么大量用户从QQ涌向微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友越来越多,而当年的好友或许已变成陌生人,有的东西并不希望陌生人看到,也不希望看到过多陌生人的状态。来到微信,添加全新的好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微信肯定也会出现好友过多的那一天的。那时腾讯是选择使用高级规则过滤朋友圈呢,还是再开发一款App取代微信呢?这中间其他的机会就是留给创业者的。

    “多一个社区跑出来,生活就多一份色彩和乐趣。”百花齐放的深交网络才最精彩。


    06 如果免费能做成,有 BAT 就够了,还要你们做什么?

    原文链接

    看到这个题目,完全没有想到是说的企业市场,对这一块基本没有接触过。

    “2015年是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元年,说来说去基本分布在 5 大类: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工程管理、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作者主要说了一下CRM,包括设计理念、目标用户、是否需要在移动端发力以及关键的:企业服务是否应该免费?在免费横行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免费,但这是在个人端,企业市场并不完全是这样。“现在的企业都不傻,若不收费,用户的信任是要溃败的,因为他不知道你拿他企业的数据干什么样的事情,出了事情,反正不收费也可以不担责任。”很在理。其实不光是企业级市场,对于个人服务,在某些特殊的涉及敏感信息的地方也应该采取收费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信任感,比如法律、医疗等方面。前面我曾说过微信提现收费不止是成本问题,也是腾讯方面希望用户能借此把微信当作正规的支付手段看待。这两者道理是一样的。


    07 变样了?盘点被创业者改变的十大生活场景

    原文链接

    09年的时候入了淘宝的坑,感觉也是从那时起生活被互联网改变。除了微信接触比较晚外(那段时间不用社交软件),其他的新鲜事物我一直都是走在前面。早期的MIUI用户,13年开始用饿了么,花呗早期用户,玩过比特币,玩过Cardboard,这些年生活真的改变了很多。虽然主要是巨头们在经营这些事物,但巨头们顾不过来的地方,创业者们找到了机会,现在就是他们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前面我曾设想过一个早晨的场景,引出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改变。也确实是这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繁荣,餐饮、出行、社交、金融、购物、旅游、健身、教育、医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市场。细分市场,这是关键。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自然就会有人瞄上这处商机。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市场并没有那么成熟却涌进了一大帮人,所以看上去会很混乱。这两年互联网很热闹,其中必然是有水分的,去年的资本寒冬应该也是源于这一点。

    但我不是说市场没这么大,恰恰相反,我认为还有很多需求有待挖掘,还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加入这一行列。现在只是处于野蛮生长期,需要时间来规范行业,调整结构,这将会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由于这些改变主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来完成,手机是必要的媒介,所以也就有了文章最后的“互联网时代的孤独症候群”。“生活越来越便捷,人却越来越孤独。”是这样吗?我不觉得。你在玩手机的时候觉得孤独?你只是看起来很孤独,网络世界从来就不是孤独的,不然也不能叫互联网。会让人觉得孤独是因为目前处于过渡的时代,大家仍然无法把网络与现实并列,仍然觉得现实的连接才是最重要的,专注于网络就会被认为与现实脱节。当然关于这一点只是我个人比较偏激的看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交互只有手机这一种模式,专注手机时很容易忽视其他方面,这是其缺点。我觉得这也只是暂时的,手机发展已进入平台期,革命性的新产品应该快出现了。


    08 换个姿势做上班狗!被创业者改变的十大工作场景

    原文链接

    在你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时候,作为服务的供给方,对方的工作也被改变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相对性问题。不能说他们的工作因此而减少轻松了,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场景确实改变了。我总结一下:沟通更便捷迅速,供需关系更直接,机器替代人力,繁琐过程被简化,文中所说的变化大抵是在这个范围。

    有一个问题,当工作越来越简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需要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传统行业尤其明显。那么是去发掘新的需求还是减少个人的工作量呢?无论怎样,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09 00 后的 “小时代”,他们兜里的零花钱去哪儿了?

    原文链接

    effbd8ab57f5c2aa380d7054c9c432b1.jpg

    十年前,“90后”的标签刚出现,那时我在县城念初一,一个星期的生活费50,主要用来吃饭和买点零食。初中阶段我没有买过超过50的东西,买书都捡便宜的盗版买,基本没有花钱的娱乐项目,没有手机。

    十年之后,我的00后的表弟表妹们正值初高中。他们都有手机,每月流量费比我现在还高;他们在腾讯的业务里花了很多钱,主要是会员和游戏;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且愿意在上面付费;他们很在意钱却也舍得花钱。我觉得我们在消费上最大的区别是:我是经过了一个过程才像今天这样用钱,而他们从一开始就大笔支出

    就如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在线支付能力的缺乏成了他们网购最大的阻力。因为不想让家里知道,他们多次要我帮忙代购大件商品。可以想见,两三年后当他们有了支付能力肯定会成为一股不小的力量。而由于惯性,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会在当前消费的地方加大投入,所以哪个平台如果能在现阶段引导其消费,在未来抢夺用户的过程中肯定能取得优势。虽然现在才开始,但是时候盯紧他们兜里的零花钱了。


    10 00 后手机里的秘密

    原文链接

    00后手机.jpg

    00后1:高一,喜欢二次元,手机上相关应用占多数,但手机性能不够好,无法应对重度使用,所以不是手机重度用户,会在家里的平板上玩,有喜欢的明星,会在追星上消费。

    00后2:初二,重度社交用户,手机不离手,用的最多的软件是QQ,消费能力强,同样会在追星上消费。选择手机/软件的最大要求是好看,从来不用默认主题。

    00后3:初二,痴迷手机游戏,手机基本处于在充电状态中,除了游戏少有其他娱乐方式,被家里人说过多次仍然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对手机最大的要求是性能。

    这就是我身边的三个00后,他们手机的应用场景不算多,但感觉有时候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甚至超过我。追求个性,亚文化,有自己的圈子,敢于消费,这些都是00后身上的标签。他们的网络活动最多的还是在QQ和贴吧上,门槛低、个性强。虽然网络上对00后还存在偏见(这也使他们扎堆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极,不容忽视。

    关于是否应对00后相关行业投资,我是持支持态度的。首先00后的判断能力还不够独立,比较容易受他人推荐和宣传的影响,加上网络上属于他们空间并不多,这部分用户是比较容易争取到的,尤其是在特定的细分领域中。其次,对于用户的流失我倒觉得不用过于担心。这一批00长大后又有10后出现,这些领域中永远有用户,只要用户基数够大,归属感会让用户自动留下。君不见二次元的世界里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而且,难道其他大人领域就不会存在用户流失问题?文中提到的引导00后成为内容生产者,这是极好的应对措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00后的。不经意间属于我们90后的时代已经过去,还真略微有点感伤。


    11 虚拟与现实的距离——VR 产业链史上最全梳理收藏版本

    原文链接

    戴上Cardboard的那一刻,我确信了:VR将会带来革命。虽然只是最简陋的VR,但是给我的震撼仍然是前所未有的。借助Cardboard飞翔在纽约上空,随意前进,在一栋栋高楼间穿梭,真实的飞翔体验也不过如此吧。

    都说2016年是VR的元年,PS VR、Oculus Rift、HTC Vive都已经宣布自己的售价并发售在即,国内各种资本也是涌入VR行业,一时间VR成O2O之后最火的行业。然而看完了36Kr的三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业界动态,却感觉未能收获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也正是目前的情况:资本火热,但是离真正的发展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36Kr的第一篇文章里,主要对工具设备、行业应用、内容制作、分发平台、相关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工具设备上(这里尤指头显),虽然国内做这个的挺多,但目前离三星GEAR VR还有一段距离,更不用说其他三大设备了。暴风凭暴风魔镜股价疯涨这事实在不是正常现象,国内没有巨头直接入场VR这一块也不太正常。头显就像移动互联网中的手机一样,是内容载体,是一切的核心。国内厂商目前在手机这一块儿打的火热,然而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硅谷手中,VR上难道又要走相同的路?等技术形成标准就已经迟了。

    除了娱乐方面,VR目前在各个行业中可能的应用场景主要还是演示。昨天有同学出差就带着实验室的DK2去进行了一次演示。直观和自然交互是VR的天然优势,但要想改变行业还很困难,主要在于VR内容的制作有一定的门槛。目前VR内容主要还是分为视频和游戏两方面。这两天高群书、张艺谋纷纷宣布进军VR电影行业,把VR又推向了一个高潮,VR相关股们等着周一股价飞涨吧。但相对于VR视频,我更看好游戏这一块儿。如果只是欣赏一个故事,那么普通的电影表现力已经够了,并不是所有的视频都需要临场感的。VR关键在于虚拟现实,现实中无法做到的可以用VR实现。虽然主打特效的电影可以借VR来提升观感,但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为何不做成游戏呢?你可能会说游戏不适合当代人的快餐生活,但你确定VR游戏不会吸引用户沉迷其中大量消费?或者以后的电影都会采用可以交互的形式进行摄制(或者纯电脑CG制作),那时游戏与电影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当然,无论是视频还是游戏,我最看好的都是成人向的内容,应该没人会怀疑这一点吧。国内虽然表面上不可能和色情行业扯上关系,但肯定阻止不了成人VR内容在地下的传播。

    今天还看到一个新闻,优酷上线VR频道,虽然并未正式发布,但还是已经有一些专业的内容提供方入驻。事情是好的,但是我们用户的设备在哪里呀?

    在第二篇文章里从业者也表示:被称为VR元年的2016,资本虽然被炒热了,但VR在内容和设备上并不会出现爆发,发展状况和2015年其实是一样的。无论怎样,我都对VR抱满期待,毕竟这是我最看好的技术。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